节气在走,高温在守?
末伏(8月9日-8月18日)的存在更让酷热“名正言顺”。此时地面蓄积了整个夏天的热量达到峰值,地表就像烧红的铁板。末伏最后一周的体感最是难熬,走到树荫下都能感觉到热浪从地面蒸腾上来。
8月18日出伏这个节点值多加注意,冷空气在北方开始活跃起来,空气中的水分像被突然抽走。北方朋友能明显感觉到,衣服晾干时间缩短了,身上黏腻感减轻了,早晚20℃的风里带着点干草香——气象术语把这叫“湿度阈值突破”。
但对南方人来说,出伏后的变化可能得打个问号。沿海地区受海洋调节作用影响,降温明显滞后。数据表明,华南地区要到9月中下旬,日平均气温才会稳定跌破28℃线。难怪广东网友调侃:“我们这儿的秋天是存在手机日历里的”。
从气温曲线来看,北方内陆城市确实占优势。比如沈阳在立秋后一周,晚间出门散步已经需要穿长裤;北京虽然白天仍有31℃,但清晨6点的凉风明显带着秋意。
更让人拍案的是“立秋无雨是空秋”。对比近十年气象数据,立秋当日有降雨的地区,后续30天出现连续降雨的概率确实比其他地区高出48%
立秋之后突然增多的雷雨让人猝不及防。南方朋友应该深有体会,刚被烈日烤得发蒙,转眼豆大的雨点砸下来,地面腾起的热气混着雨水味扑面而来。这不是错觉,气象雷达图显示,立秋后的强对流天气频次比大暑期间还要高出15%
大圣配资-山东股票配资公司-免费股票配资开户-配资网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